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运用积极心理暗示,促进学困生转变

运用积极心理暗示,促进学困生转变

2023年12月21日 20:40:26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10

 
 

运用积极心理暗示,促进学困生转变

一、暗示心理学理论

暗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暗示心理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所谓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言语的形式、文字和非文字形式,也可以用手势、表情或其他暗示以及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等方法来进行。暗示可以由他人施授,也可以来自自身。

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的含义在国内教育界不尽相同,本文的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欠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要求的学生。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学生因学习成绩不良,长期失败情绪的体验,虽然也曾付出或想过要努力一下,但最终仍然学业失败,所以很容易归因于自身的能力问题和试题的难度。学生会将基础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方法、策略的不恰当等原因笼统的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差,不能科学的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再加上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作祟,当一件事做不好时承认自己笨是最简便最省力的方法。

2.外界因素的干扰。父母(家长)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爱心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就动辄就给学生贴上“笨蛋”的标签,给许多原本智力正常,只是学习方法、努力程度不够的学生烙上了“差生”的印记,使他们默认了这样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于是破罐子破摔。教师要谨防成为“差生”的制造者。

3.对学习的不同态度和不同评价标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诚然,人各千面,每个人的能力、智力和天赋都有不同,从比较的角度而言,“学困生”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学习过程应侧重于学生个体自身能力的能否提高,个人的潜能在一定的教育下能否达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评定转差工作是否成功的标准,应该是看学习困难的学生与自身原有基础相比较是否有明显的进步。  

三、暗示心理学在学困生转变过程中的运用

1.在成功体验中转变。

学困生之所以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是由于太多的失败情绪体验和太少成功的乐趣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口头和书面的暗示性语言,避免强化学生的失败情绪。布置的习题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跳一跳,摘桃子”的难度最好;布置的习题数量要减少,内容要科学,不出偏题、难题、怪题。要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经常对他们说“你真行”、“你好棒”、“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的”等积极的暗示性语言,不断积极肯定的暗示,会使学生更多的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

2.在快乐课堂中转变。

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阵地。在课堂中,教师多鼓动、多暗示学困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对学困生的每一点成绩投以欣赏的目光、赞美的语言、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热烈的掌声,都会给学困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巨大的信心,形成乐观向上、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有时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在其他同学面前肯定表扬学困生,以激活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最终让学困生由厌学到乐学,由乐学到勤学,由勤学到善学,由善学到想学,由想学到要学,最终学会。让学困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跨越。

3.在快乐活动中转变。

根据青少年喜欢活动的这一特点,学校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快乐大舞台活动。不管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论品德表现的优劣,只要自己觉得有展示的价值和勇气即可参加。许多易遭冷落的学困生的强项,竟然是备受老师青睐的优等生的弱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暗示他们“一定能行”,不仅提高了学困生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对转变学困生的懦弱、冲动、任性、自卑的性格,形成自信、勇敢、上进、乐观的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快乐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教师以身作则或用手势、神情的暗示,对学困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和肯定。而且,在快乐活动中教师采用有意暗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自然和谐,这不光促进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发展了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还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师、班干部在学困生心目中的信任度,改善了他们的人际关系状况。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提高了学困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4.在教师合力中转变。

学困生有厌学情绪,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自信。最好的做法是,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发现学困生、调查学困生的问题,然后由班主任牵头,共同分析、诊断、定性学困生的问题,共同制定心理暗示方案,共同商定心理干预技术,共同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转变方案,一起家访,定期召开教师碰头会,商量下一步的心理暗示计划。以形成教师教育合力,实现转变效果的最大化。

5.在家、校合力中转变。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在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的时候,要注意运用积极的暗示,但在特殊的情境中,滥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效果。现在比较多的家长重智商,轻德育,轻心育,在教育方法上有的过分溺爱,有的过度放任,有的有不良的语言环境,有的有不良的人际关系,有的父母有不良的消极情绪,这都会给学生形成不良的自然的和直接的心理暗示,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发育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多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为学困生的转变形成一个家校合力的优良氛围。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暗示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它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中刻苦钻研和探讨的。



原文信息:
原文信息:
编辑:刘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石家庄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