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选书现状探究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选书现状探究

2022年01月04日 15:41:47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8



[摘要]整本书阅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是对传统单篇短章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完善。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指导,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选书环节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选书目的不明确、选书能力亟待提高、选书依据考察不全面、选书内容单一化。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改进:发展核心素养,分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元主体合作,有序提高教师的选书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确立科学系统的选书依据;结合多项原则,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师选书;阅读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逐渐成为教育热点话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同时,小学语文教材增设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将整本书阅读编入教材,并提供了阅读书目。相对于教材中的单篇短章而言,整本书阅读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第一,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源于体验,整本书阅读为小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渠道和素材;第二,小学生的母语学习是在完整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的,整本书阅读为小学生创设了适宜的学习环境。研究发现,自由自主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学生独立进行的整本书阅读比教师直接教学效果更好,阅读能力提高更快。[2]在课程标准及实际教学的指引下,有关小学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向度、教师角色定位、实施路径的研究硕果累累。然而,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选书环节研究较少。选书环节是整本书阅读的开端,书目选择的情况决定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的质量。本文将分析当前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选书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选书的现状

(一)选书目的不明确

整本书阅读教学没有统一的规定,需要教师自己决定教学内容,为小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目。选书环节着力解决的是小学生“读什么”的问题。清晰明确的选书目的既是教师深入认识、理解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也能指导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然而,在当前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选书目的的认识比较模糊。蒋雪梅发现,有的教师将选书目的局限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成绩,是为语文成绩服务的;还有一些教师将整本书阅读等同于课外阅读,他们认为与课内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应更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3]正是因为教师对选书目的认识的错误,其在选择时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小学生独有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如此一来,小学生的阅读浮于表面,而无法深入文本,造成阅读数量和质量的失衡。

(二)选书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生年龄尚小,还未具备甄选阅读书目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应当以一位“成熟阅读者”的身份,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向小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目。但在实际上,一些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选书能力仍有待提高。一方面,一些教师自身阅读量不足,缺乏阅读素养。陈钰蓉调查发现,在西南地区,32.68%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近一半教师的年阅读量不足五本;同时,一些语文教师偏爱人文经典类书目,对自然科学类的书目有所忽视,无法保证阅读书目的多样性。[4]另一方面,一些教师意识到自己选书能力有限,就直接选择名家推荐作品让学生自主阅读,对阅读作品不加考量,不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具体差异系统地构建选书体系。长此以往,教师的选书能力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选书依据考察不全面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除了要对整本书阅读有清晰的认识,还要思考为小学生挑选书籍的依据是什么。全面、具体的选书依据是指导教师完成选书任务的重要支柱。张明月认为,一些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籍时,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了解以及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分析,这造成了小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缺失的情况。[5]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为保证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服务的,也贯彻了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并结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才能系统、科学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教师忽视了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就会出现其推荐的阅读书目和学段知识容量不匹配的情况,使小学生在摸不清、够不到的尴尬处境中艰难推进阅读进程,进而影响小学生的阅读信心。教师对选书依据考察不全面不仅会影响整本书阅读的选书质量,还会影响小学生的阅读体验,达不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四)选书内容单一化

选书内容决定了小学生“读什么”和“怎么读”。阅读内容的适宜性、多样性有益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赵苑芹调查发现,一些教师为小学生选择的阅读内容较为单一,以文学作品为主,普遍有学科领域窄化和类型不全面的问题。[6]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工具性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而人文性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学科特点,其着眼处在于对小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教师应认识到阅读课不是文学课,在考虑课程的文学性时,还要兼顾工具性涵盖的实用类文本,避免阅读内容的单一化造成小学生知识储备的失衡。

二、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选书的转变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师选书的问题,教师应该对选书的目的、主体、依据、内容进行系统考量。对选书目的的反思检验教师是否真正理解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对选书主体的反思考验教师是否具备成熟的选书能力。对选书依据的反思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切实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对选书内容的反思要求教师有广阔的视野,有能力为小学生推荐不同领域的书籍。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选书的现状,对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选书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发展核心素养,分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基于教育部政策和语文教学现实所需,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甄选阅读书目。1.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7]核心素养已成为落实课程改革及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应将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贯穿课程始终,包括选书目的考量环节。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小学生未来有效学习和适应生活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为整本书阅读选书的分层目标,将教学的焦点放在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小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上,使各阶段目标层层递进、有机统一。

(二)多元主体合作,有序提高教师的选书能力

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书目的主要推荐者,其选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小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教师的选书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教师要成为成熟的阅读者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将自身的语文学习经验运用于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4]教师要想为小学生甄选阅读书目或指导小学生选择阅读书目,从能力上来说,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具备丰富的阅读经验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对阅读材料产生独特的思考和感悟。黄厚江认为,要完成好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先把书读好是前提。[8]在他看来,教师要通过阅读整本书思考学生阅读这本书的价值在哪里、学生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这本书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学生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哪些学习资源等问题。[8]这反映了教师的阅读量、阅读素养、阅读习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2.发挥校内联动优势,积极开展选书活动由于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加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琐碎繁杂,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难免会面临困难和挑战。基于此,学校可以发挥校内联动优势,调动校内各方力量帮助教师提高选书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相关教育专家从理论层面帮助教师掌握相关知识,也可邀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开展较好的学校分享具体实施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方式提高教师的选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定期举办研讨会组织教师分享交流,让教师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

(三)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确立科学系统的选书依据

系统、科学的选书依据可以为教师节省课程准备时间,有利于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选书体系。而选书的根本依据在于以小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理念。1.关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第一,兴趣是小学生开展阅读的主要动机。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利于保障小学生阅读行为的持续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与其学习需求高度重叠,脱离小学生需求点的读物难以激励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班级学生的阅读喜好,从而获得具体、准确的一手信息。第二,小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是教师选择阅读书目难易程度的基础,对小学生现有阅读水平进行评估有利于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关注小学生在他人的帮助指导下能够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教师应基于以上两点,选择小学生努力就能“够得到”“读得懂”的阅读书目,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2.符合小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小学生的学段反映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在甄选阅读书目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学段特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取舍。小学低年段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关注事物的直观表象;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关注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逐渐增强;而小学高年段学生开始可以以抽象思维思考,但在高度抽象概括方面仍存在困难。[9]因此,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应着重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宜推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情节简单有趣的书籍,如绘本等。小学中年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应注重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小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宜推荐类型丰富、蕴含哲理的书籍,如寓言、童话、故事等。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应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思考,并关注小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高,宜推荐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书籍,如诗歌、小说等。

(四)结合多项原则,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书内容

书目类型全面、丰富有助于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掌握多学科知识,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应改变对文学类作品的偏好,扩充选书内容,为小学生推荐不同学科的书籍。教师可以以下两点为参考,实现选书类型的多样化、选书内容的丰富化。1.以经典性、多元性为原则,扩充选书内容经典是指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温儒敏强调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能够体现人类智慧、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短暂吸引人的流行读物”[10]。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且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滋养小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多元性是指作品选择应涉及多个学科、涵盖多个领域。课程标准建议学生阅读文学、历史、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作品,文本类型要体现出文学和实用相结合的特点。[1]语文作为学生整个知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应该与多个学科建立联系。各科教师应积极消除知识体系之间的割裂,共同促进小学生学习系统的发展和优化。2.与课标、教材相联系,扩充选书内容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各学段最低的阅读量,其中,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1]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阅读书目、实施阅读教学、完成阅读任务。教材是教学中最直接、使用最频繁的读物,教师要善用教材,以教材为蓝本,实现超越教材的语文教学。整本书阅读的选书内容可以联系教材,与教材内容同步,实现“以篇带本”“以单元带本”的阅读。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以作者为出发点。教材中的选文有一部分是从整本书中挑选的,如《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窃读记》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位作家的一篇文本阅读延伸到一位作家的整本书阅读。其二,以单元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主题,同一单元的课文表达的情感相似。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推荐类似的阅读材料。

三、结语

整本书阅读是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系统课程,承载着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功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修内容。阅读开始之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选书,要想解决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师选书面临的诸多难题,就需要教师以全面、系统的眼光审视小学整本书阅读选书的现状,分析、反思选书目的、选书主体、选书依据、选书内容等环节,及时优化,进而构建科学、系统的选书体系,从而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原文信息:
编辑:宋利国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石家庄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