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此次有幸参与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活动,观摩了六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犹如在教育的海洋中找到了明亮的灯塔,让我收获颇丰,也引发了我对教学的诸多思考。
匠心独运,精彩纷呈
送教老师们凭借着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别具一格的示范课。
在《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课上,胡昊老师由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动手摆,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摆小棒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而且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也是比较直观、形象,由摆小棒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认识小数》中,徐良莹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新课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推理》中,孔令金老师把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年月日》中,刘巧仙老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充分利用当天的情境,让学生圈出日期,让学生感知时间单位。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认识面积》中,孟梅香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她巧妙地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要点。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而在《三角形的认识》课中,刘富贵老师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智慧分享,携手前行
评课交流环节是本次活动的又一亮点。送教老师、听课教师和教研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有对示范课的高度评价,也有对教学细节的深入剖析;既有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交流,也有对教育理念的思考碰撞。
在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还从其他老师身上汲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教育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决心。
尤其是教研员陈玲老师说:要从课标、教参角度去备教材,是教学准备的关键路径,能保障教学科学、有序开展。基于课标把握方向: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了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备教材时紧扣课标,能让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方向,明晰各阶段学生应达成的学习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又契合教育的整体规划,避免教学内容的随意增减或深度把控失当。借助教参深化理解:教学参考书是专家团队依据教材和教育教学理论编写的辅助资料。它详细解读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逻辑、教学建议以及课后习题的设计目的等。教师借助教参,能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内涵,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还能获取丰富的教学案例、拓展资料等,为教学设计提供多元思路,提升教学质量。
启迪思想,开拓视野
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更让我接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送教老师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此次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场教育的盛宴。它让我在观摩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送教老师为榜样,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着更多这样的送教活动,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石家庄镇中心校张洁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