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故事: 如何学会绡文章
本周内学习的朱德先生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给同学们很大的启发。这篇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朴实,方法可学,学好能用。
第二课时,我在引导学生看14到17段的时候,我就问大家这几段都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很多学生,不太知道怎么判断,议论和抒情。我就给学生举例说: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这是哪一种表达方式?是记叙,因为它就是说出一件事情!我又举例说:七十二班的学生多么可爱呀!这是哪一种表达方式?是抒情!因为它在表达一种感情!这时候很多学生好像明白了。我赶紧又举行例说:七十二班的学生是最棒的,这就叫做议论!什么是议论呢?就是表明态度,说出自己的观点。 说出这些例子之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议论的句子,恰恰是我想让学生找的。在第16段,有的学生找到了:母亲,是一位平凡的人。这句话是一句议论句!我就问学生,第16段还有没有议论的句子呢?这些议论性的句子,到底要向我们传达朱德先生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呢?很多学生立马说出了一个词——怀念。 我立马顺水推舟问学生,这个怀念的感情是怎样传达出来的呢?学生被问的一头雾水,我就紧接着问学生,如果把第16段分组分层的话,你觉得应该分作几层比较合适?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很快作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分作了两层;有的学生分作了三层。我就问分成三成的学生每一层大概都写了什么意思?学生说:第一层是写我对母亲去世感到悲痛;第二层是对母亲这一生的评价,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第三层是我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国共产党要尽忠。我就告诉学生,你看,就哪怕是小小的一段,作者都能做到,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这是什么顺序吗?它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这是逻辑顺序,所以我们在以后写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顺序。没有顺序,文章思路就会比较乱,层次就不清晰,老师就不愿意去读。 在讲第16段的时候,我还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这一段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大家知道是哪一句吗?很多学生就找出来,是这一句“我将如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那么这一句他承担了什么样作用呢?学生很快回答:这句是过渡句,他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就问大家,这一段里面的这一句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学生说不行,有的学生说可以。我就给学生说,大家不要争论了,我们念一念听一听,感受一下再说。我就开始给大家念这一段,念的时候呢,就把这一句话给省略掉了,念过之后,我问大家的感受,大家说,去掉这一句话,后面的对祖国,对人民,给中国共产党尽忠这件事儿,好像来得就比较突然,写上这句话,后面的就比较完整。我做总结说:如果加上这一句话,那么后面的文章,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去有来完整。 朱德先生的《回忆我的母亲》开篇和结尾用非常有特点,讲到这里的时候,我让大家,单独读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问大家,你悟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老师的意思:前后呼应。我就引导大家说,你看,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不但承担了开篇点题,总起全文,引起下文,而且还能做到前后呼应,所以这篇文章真是可圈可点,可以模仿。 最后在给大家做总结的时候,我让大家看板书!一步一步的我指给大家说:朱德先生首先回忆很多很多的和母亲有关的事情,通过这么多这么多的事情,朱德先生告诉我们母亲的优秀品质:勤劳节俭、宽厚仁慈、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紧接下来的,14段,15段16段17段,又通过议论和抒情,写出了对母亲的怀念。其中第14段,是对前面母亲的勤劳节俭,宽厚仁慈做的总结;15段是对母亲反抗压迫、支持革命做的总结。整篇文章看下来,丝丝入扣,完整非常。 因为要比较阅读和母亲有关的文章,我就让大家看智慧讲堂,自主训练,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些相似的文章上,能找出一些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我决定下一周的作文,就写一篇写人的作文,这篇作文就和我的妈妈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