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培训 > 志和越山海,力聚扬劲帆——宁武县石家庄镇中心校参加“和美课堂”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志和越山海,力聚扬劲帆——宁武县石家庄镇中心校参加“和美课堂”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024年03月21日 10:30:15 访问量:25 作者:马宇宏

  “须当醉卧桃花雨,堪负人间三月天”。三月,有繁花次第开,也有新燕梁间舞;三月,有和风满上林,更有教育追梦人。为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模式,提高教师对新理念落地的实践水平,3月16日,以“新课标理念下‘学习中心课堂’的构建”为主题的

  沈玉芬

  苏州市吴江区组块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党支部书记。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名教师。曾获全国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届课堂教学大奖赛特等奖。

  《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课文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本文是一篇浅显的科普性文章,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从海底动物、植物和矿产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表达上的特点就是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明确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在教学过程中,沈老师注重挖掘语言文字的奥秘,从海底景色奇异的特点入手,到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结构特征,层层铺开,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写作谋篇布局的小妙招。

  薛法根

  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苏州市吴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书记,吴江区组块教学研究室主任,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薛老师的示范课《火烧云》从破题——“什么是‘火烧云’?”导入,引导学生体会词典中的事实性解释与文学语言中生动形象的描述之间的不同。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各自独具特色的美——火烧云的事实性解释之美是简洁、清晰;文学语言中描写的火烧云则具有形象、生动之美。二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设计,看似寻常却匠心独具,为同学们进一步感受火烧云独特奇异的美奠定了基础。以学生的原生语言为发展起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另一高明之处。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作家萧红所写到的颜色进行分类学习——有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形容词,如:“红彤彤、金灿灿”;有两种以上颜色的混合,如:“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丰富多变的比喻色,如:“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而这些多变的色彩,作者仅用了四个“一会儿”,就将火烧云色彩的变化多端描写得具体生动。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学会运用。薛老师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仿写的练习,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之后,通过合理且大胆的想象,尝试模仿作家的语言,写出火烧云的变化过程。语言的习得与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一样,要想熟练的掌握,最好的途径就是模仿和实践,在模仿实践中逐渐内化、提升,最终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这不正是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吗?

  叶圣陶说过:“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运用文本语言练习表达应该是语文训练的重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语文训练的三个维度:积累是前提维度,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基础维度,终极维度是表达。薛老师提出,学生在读懂课文写了什么的基础上,还要关注课文是怎样写的,即表达形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难理解的、不会运用的“消极词汇”转变为能理解、会运用的“积极词汇”,获取创作的方法,在课堂实践中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何捷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小学课堂教学部主任。曾获“超级语文课”第二季全国总冠军。

  执教《泊船瓜洲》一课时,何老师打破了以往古诗教学“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懂意思——读出感情”的僵化模式,而将侧重点放在带领学生思辨体察,体会古诗背后更加深刻复杂的情感上。以时间为轴,师生共探深挖诗人王安石的遭遇,梳理出此行是其二次进京主持变法,在瓜洲渡口,他带着满心的惆怅和对前途的迷茫,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责任感,踏上了追寻“明月”的征途。“文字频改,工夫自出”,既揭示了“绿”的妥帖,又引导同学们悟出了“好文不厌百回改”的道理。整节课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何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旁征博引,引领同学们走进王安石的内心深处,与王安石同频共振,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创新,学生的思维深度得到了有效拓宽。

  在会场同仁意犹未尽之时,何老师又饱腹真情,分享了极具实用性的讲座《教学设计确保有效的三要点》。

  当代著名教育学者戴维•梅里尔提出了“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这一模式指明有效教学是由“问题”引发的。所谓问题,就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学习目标,犹如激起水波的“石块”。教学应该是从投石开始,从聚焦目标介入,之后的行为都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基于对目标的理解,教师应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需要形成何种技能,才能抵达目标。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也只有教这些,才能达标。这就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认定。明确目标与内容后,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教学流程,确保目标的达成。在付诸教学行为前,教师还应该设定评估标准,清晰知道“如何证明学生抵达了目标”“如何区分抵达目标的层级”。

  这一模式落实到具体实践操作时,何老师强调应注重设计以下“三个点”:1.明确“课程教学点”——首先应明确这一次教学,到底要“教什么”。认清本次的教学点,明确本次执教的目标,教学就有了方向。要去哪里,就像教学的“指南针”,让整个教学进展不盲目,不错乱。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明确“什么是要教的”,才能有所选择,也能有所克制。2.明确“学习支撑点”——为抵达新的学习层级,学生必定会遇到问题,会遭遇困难,需要付出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以此来达成目标,实现升级。教师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教学中就要提供支持,帮助其解决问题。3.明确“执行助力点”——设计教学时,教师还应考虑以什么样的流程、环节,更有利于辅助学生突破难点,抵达目标。包括环节、流程、方法、策略、操作步骤等的设计,就是教学中的助力点。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本次研讨,是一种引领、一种指导,亦是一次学习、一次反思。纵观一日的学习,几位专家的教学风格各有特色,但他们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抓住诗文关键,一步步深入文本。因此,课前对教材的准备绝不能浅尝辄止,很有必要咬文嚼字,细品其味。因为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是通过课文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方法,获得能力,激发阅读的兴趣。而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教课本,一定是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

  “胸藏万汇凭吞吐”,学习与反思能让老师们演变成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纵横课堂,指点迷津,给学生“润物细无声”般的点拨。“万丈高楼平地起”,好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用爱心、诚心、耐心、匠心,才能创造出教育的纷繁春天!

  宁武县石家庄镇中心校马宇宏

编辑:高亚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石家庄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