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高老师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高老师从复习周长概念导入,引出本课的内容,过渡自然。首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让学生用手笔划,让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次,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接着,师生共同总结,很有层次性。
1、整堂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
2、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孩子们老是说的不够清楚,总是需要老师完善补充,长加宽的和,因此得让孩子们多记忆,否则会概念模糊,还有加单位也是,要让孩子们读法规范。
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的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
3、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师生交流,如果加上适时的展示汇报,会使得课堂呈现出浓浓的学习氛围。
4、本节课让学生的发言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些地方教师还是没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说,比如专门空出时间,让学生自由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可是等汇报的时候,却是老师在总结,因此,不能包办代替,要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
5、练习设计可以在题型上多样一些,加入实际应用的环节,比如量一量他们手中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6、在第一个练习题时,有三种方法:(1)5×2=10米,3×2=6米,10+6=16米,这种方法是看长方形的特征的,它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两个长和两个宽,所以2×5+2×3就是它的周长。
(2)(5+3)×2=16米,这种方法是长方形里有两个长两个宽,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二就是它的周长。
(3)5+5+3+3=16米,这种方法是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的周长。 孩子们的计算特别成功,能总结出来三种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的意义可能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因此,要让汇报的孩子们解释清楚它的意义,老师适时的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后及时总结,让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