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语文教学,教学生在美的语言中汲取智慧!

语文教学,教学生在美的语言中汲取智慧!

2019年04月16日 15:48:02 访问量:98 作者:赵红

梭曾在《爱弥儿--论教育》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告诉他‘来呀,去呀,休息呀,做这个,不做那个呀’,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是会使它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

在单纯重视学生应试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淹没在追求升学率的努力之中。以考试为目的的程式化教学与学生潜在的审美心理预期和必需的美感体验严重背离,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往往只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未必篇篇都能体现的德育目标,惟独没有自然蕴含又至关重要的审美目标。使充满语言之趣、文学之美、人性之光的语文教学成了机械僵化的技艺之学、应试之练。

“筛选”并非只是机械的训练。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我们阅读时并非细大不捐的囊括所有信息,而总是有意无意的选取、吸收自己感兴趣的或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我们想知道的。”(歌德)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数量激增的信息中,只有极少数和自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阅读中,及时对所读的材料加以区分、抉择、取舍、整合,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一篇光辉的历史文献,“讲话”从香港97回归说起,谈及中国领导层的主权观、为政观、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观,明晰地表明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卓越的外交才能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由于是外交场合一次十分重要的谈话,邓小平举重若轻,刚柔相济,语言既明白晓畅、平实质朴,又具有深刻的内涵,富于言语技巧。阅读这篇历史文献,汲取伟人卓越的智慧,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汲取领袖的谈话艺术,可以提高语言艺术。讲话既明白如话,又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绵里藏针。复杂的历史政治问题,讲话只抓住三个关键问题,说得明白透彻,以简御繁。根据学生对交际语言的兴趣和需要,把教学目标确立为“体会领袖人物在大是大非中所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深邃的政治洞察力、高超的政治艺术和内涵丰富的外交语言”,研讨重点定为汲取“高超的语言艺术”智慧,研究层次是:明确言语字面意思--理解言语的深层含义--揣摩言语的相关含义--总结语言表述的技巧。

探究/语文教学,教学生在美的语言中汲取智慧!

所设计的问题是:认真阅读课文,体会“哪些是高屋建瓴--要言概说;哪些是举重若轻--重话轻说;哪些是堵死退路--正话反说;哪些是避免刺激--反话正说;哪些是斩钉截铁--硬话刚说;哪些是绵里藏针--硬话软说;哪些是刚柔相济--正反兼顾;哪些是弦外有音--有潜台词”?学生原本以为乏味的政论性文章,竟然是如此充满生机、理趣和美感,课堂成了活生生的语言学堂。

语文是生命的结晶,也是生命的需要。怎么会在走进课堂之后,蜕变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呢?已知的信息、无用的信息、多余的信息,都是激不起学生兴趣的。语文为应试所累,走进了怪圈而无从解脱,最终丧失了语文的自我,成了令人乏味的祥林嫂式的絮语。

只在课内实施的围着字词句篇兜圈子的语文教学是封闭的,只研究教师的传授艺术、讲授技巧的改进是狭隘的,教师对课程资源有筛选的责任,有加工整合的艺术。如果走不出教科书,如果篇篇课文还是“四步曲”“肢解式”的讲析,怎么让那些青春的生命来喜欢语文?更妄谈传承中华文化的生命了。冲破“教室的四壁”,走进生活,走入心灵,使课内和课外紧密衔接,“文”和“人”交相辉映,这样的语文教学才回归了本位。

编辑:赵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石家庄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