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朝暮,叶落惊秋,美好不期而至。坚守初心,笃行不怠,沉醉一路芬芳。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拓宽教学思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1月1日,宁武县教育科技局研训股携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于宁武县西关小学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县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第二期教研活动。
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教研员王玉琴执教二年级上册群文略读课《一滴水的旅行》《我是一条小鱼》。围绕主题“大胆想象”,王老师选择的阅读拓展内容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富有童心童趣,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两篇文章想象的角度各具特色,教师借助形式多样的朗读,成功从多角度激发了儿童本就具有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三年级上册群文略读课例“金秋时节”由宁武县东关小学骨干教师杨晓霞展示。杨老师利用“秋诗”激活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秋风送给我们的礼物》《秋雨》。借助师生承接读、男女生对读、填空背诵读等形式,杨老师引导学生在声声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好,进而将句子的多种表达方式内化于心,为“看图说话”奠定了情感与技能基础。最后再以“秋诗”收束课堂,既延升了感情,又滋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堪称“润物细无声”。
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教研员周洁展示的课例是六年级上册“习点面结合悟英雄精神”。周老师独出心裁,以表格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口行军锅》两篇类文,并进行专项写法比较。在交流与朗读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点面结合,一面多点”的写法,而且进一步体会到了革命英雄前辈的大无畏精神。
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教研员赵友焘分享的课例是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本词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赵老师通过划分节奏、抓关键词等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词的韵味,从而走进词境,进入词心,体会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段正山分享的习作导读构思课例是五年级上册《XX即景》。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即生活之反映——因生活而作,为生活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因此,基于对学生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握,段老师从“校园之景”“宁武之景”巧妙入手,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而且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借助《海滨仲夏夜》《雨声》两篇例文,学生们既发现了选材的多样——“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也在对照中感悟到写作的方法——“抓住特点,景用物写,定物有序,物要变化”。如此一来,一篇佳作的习得怎能不水到渠成呢?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导读构思课例《我和XX过一天》由宁武县西关小学骨干教师张丽讲授。张老师紧扣学生想象不够丰富这个“靶心”,结合学科特点,以培养学生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进行积极的写作知识开发:一方面,借助例文《我和嫦娥过一天》《我和哪吒过一天》中神话人物在故事中“具体表现”(“人物”的细节);另一方面,挖掘故事中出现的“神奇景象”(“我”的感官)。这两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力的写作支架,引领着学生的想象走向具体和生动。
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教研员黄欢展示的课例是二年级上册“联想写话”。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在写话训练中,黄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想象词语外的空间,鼓励在具体的语境中练习表达。学生读词促说,读说结合,既锻练了语境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在写话中享受想象和创作的乐趣。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通过教研活动来促成;教学成果的体现,要通过课堂中师生的共同活动来彰显。通过课例观摩和专家郑庆丽的讲座,我了解到“群文略读课”是相对于精读课而言的,它围绕一个议题,将两篇以上的文章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思辨性阅读。二年级以“听读标画”教学法为主,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性阅读;三、四年级以“三读一得”教学法为核心,重在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五、六年级主要利用“多元比较”教学法,以思辨性阅读为重点,培养学生思辨性表达的能力。
敲响改革之鼓,催醒智慧之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专家李冰的讲座令初次接触“自能作文”的我受益良多。结合课例,我认识到精读文有“六读”之法——读通:自主学习字词,正确读顺课文;读薄:了解文章大意,概括主要内容;读清:把握文章结构,体会写作思路;读厚:品析语言内涵,感悟文章主旨;读熟:背诵精彩片段,积累语言材料;读写:注重读写联动,课堂练笔为主。这“六读法”虽各有侧重,指向不同,但终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殊途同归。
循智者光亮,众行不辍方能致远。相信本次研讨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宁武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研建设、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转型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初秋时光,慢慢与悠悠;教研之路,漫漫且迢迢。愿宁武县小语人向着教研教改更深处,漫溯、同行!
石家庄镇中心校马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