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镇中心校各学科教学反思交流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4月3日上午,不同学科教师针对本学期教学展开反思,为优化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向提供有效思路。下面将从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学科的角度,分享教学反思的成果。
一、语文
识字与写字教学
小学阶段是识字写字的重要时期,下册教材生字量大。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发现采用单一的认读、抄写方式,学生不仅容易遗忘,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有教师尝试运用“字理识字法”,如在教“休”字时,结合甲骨文的字形,向学生讲解人靠在树上休息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另外,开展“汉字游戏”活动,如“汉字接龙”“猜字谜”,将识字与趣味游戏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
下册课文篇幅更长,内容更复杂,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教师意识到,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杨蕾老师在教授《景阳冈》时,设计“我来当导游”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武松打虎的经过,制作导游词,介绍景阳冈的景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此外,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下册教学中,部分教师发现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老师们经过反思,组织“生活素材收集”活动,让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趣事、烦恼,积累写作素材。同时,采用“支架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写作框架和范文,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习作,并组织学生互评互改,在交流中提升写作能力。
二、数学
概念与公式教学
数学下册的概念和公式较为抽象,部分学生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老师们在反思中发现,单纯的理论讲解效果不佳。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一般教师通过实验,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让学生直观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然而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如计算圆柱形水桶的容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公式的实际应用,这样教授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英语
单词与句型教学
英语下册单词和句型数量增多,学生记忆难度加大。教师经过反思,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购物”“生日派对”,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单词与句型。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单词卡片、动画视频,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提高学习效率。
听力与口语教学
听力和口语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认识到,课堂上听力训练时间有限,且形式单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利用英语广播、英文动画片等资源,增加学生的听力输入。同时,组织“英语对话比赛”“英语短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
四、综合学科
科学学科教学反思交流
概念教学
1. 问题洞察:科学概念较为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很难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不少学生对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混淆不清。此外,部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讲解,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2. 策略探讨:教师们认为,可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过程。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反思交流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
1. 问题洞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以“垃圾分类”教学为例,教师仅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行动。此外,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兴趣不高。
2. 策略探讨:教师们认为,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在“垃圾分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将新的案例和素材引入课堂,如网络安全、环境保护等,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
本次学科交流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持续优化活动方案,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张鹏杰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