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宁武师训 > 宁武师训·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资料(六)

宁武师训·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资料(六)

2021年04月20日 17:46:45 访问量:688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小学科学备课常规即教学准备的常规,基本内容包括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计划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分析利弊,作出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3.阅读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编写教学进度表。

4.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教学开始前,要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2.认真阅读教学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编写意图,理清本单元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本着以生为本、高效教学的原则,教师可以个性化处理本单元各课时内容。

3.合理安排课时分配,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4.根据实际统筹准备单元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1.制定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科学知识(概念)、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关键学习活动,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3.提前准备教学材料。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关键问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5.及时反思:对目标的达成、活动的设计,及材料的实效等作教学反思,反思的形式可多样。一月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四)其他

1.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兼职教师至少准备整册教材中要求的60%的材料,专职教师要准备全册教材要求的所有材料,并要做好课后材料的整理、保存、共享。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2.认真写好教学方案,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本学科任教年限三年以下的教师必须写详案,电子教案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修进,并保留修进过程的痕迹。

3.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学校要积极为科学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使科学教师每月至少能参加一次科学专题教研活动。建议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备课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4.要及时关注“山西基础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站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备课。

二、上课常规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好地实施小学科学新课程,提高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要求:

(一)要提前备课,不要心中没数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依据《山西省小学科学学科备课常规(试行)》的要求,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根据学情设计好教学预案,明确教学目标,对进入课堂的实验要在课前先操作,熟知操作过程,保证活动的安全性、科学性。

(二)要准备材料,不要两手空空

材料是保证科学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对必要的观察和实验的材料要积极准备,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学具袋,做到带着材料进课堂。要能挖掘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

(三)要观察实验,不要照本宣科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要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计划,有序开展探究。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演示实验要做到面向全体、操作规范,讲解适时适度。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四)要及时记录,不要丢失证据

记录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保证学生人手一本记录本,鼓励学生人人做好科学记录,以保留科学学习的轨迹,让边动手边思考边记录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常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五)要突出主体,不要喧宾夺主

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l,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

(六)要长时探究,不要支离破碎

在探究式科学课堂上,不要将科学课堂探究活动分割成许多12分钟,或 35 分钟,并置于老师严密控制之下教学。特别是在高年级段,倡导长时探究、自主学习,以保证学生探究过程的自主性、持续性,及思维发展的深刻性。

(七)要灵活教学,不要狭隘唯一

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充分运用视频、课件、课本、资料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要积极探索尝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八)要培养兴趣,不要死记硬背

小学科学课的重要任务是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探究欲。课堂上,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为重要目标,积极为学生创设好活动情景,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而不是读教材,背知识点。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学科学的作业可有两类形式:短作业和长作业。短作业是一节课中,学生当堂要完成的练习。长作业是指学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完成一个主题任务。科学学习的作业也是对学生科学学业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一)作业设置

内容要针对学生实际,以实践性作业为主,倡导“家庭实验项目”的操作理念,形式有种植养殖、实验活动、科学考查和调查活动等。长作业一个学期设置1-2个,可以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鼓励学生做科学记录,写网络科学观察日志、科学报告。短作业可以是当堂完成教材配套的作业本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与本课相关的问题解决,一般要在课堂上5分钟内完成。

(二)作业批改与讲评

要认真、及时,以鼓励性批改为主。对于短作业,教师要组织学生当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的长作业成果要予以展示。要关注对科学记录本的及时评价。

(三)作业辅导

要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个别指导。对于长作业,教师可以与综合实践等其他学科整合指导。

四、质量测评

小学科学学科质量评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教师以此为依据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调整和改善教学。

(一)对科学知识(概念)的评价

对科学知识的评价,主要采用笔试法,倡导等级评定。要注重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要注重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领会,要尽量融合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要重视通过组织单元知识学习前测、后测,考查学生单元科学知识的建构情况。在单元学习前先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本单元科学前概念进行测查,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在根据单元量表评估要求对学生进行后测,并把后测结果与前测水平进行比对,这样能能比较科学有效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二)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具体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提出科学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全部或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可以依据学生的科学学习记录本、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网络科学观察日志、科学研究报告等进行评估。其中,科学记录本可以有效记录学生科学学习的轨迹,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要充分运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测评,以此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对科学态度与习惯的评价

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主要依据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对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程度和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状况;是否初步形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是否能尊重科学,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是否在探究活动中热情关注、认真探索,记录实验数据实事求是;是否初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

 

 

■附:小学科学学科备课导引

教材分析

分析本单元(课)教学内容和编写思路,明确其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学情精选教学内容,如:删减、增加、调整顺序等。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等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前概念,由此作为“以学定教、以生为本”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明确、恰当、具体(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并能开发生成性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活动器材,能用简图或图文结合等方式呈现实验装置设计。

关键问题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关键问题;梳理教学主线,设计紧扣关键问题的关键活动,突出学法指导。

过程设计

紧扣“关键问题与关键活动”,过程设计符合学习规律,具有递进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师生的活动指向清晰,结合紧密,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

作业设计

根据“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前置性作业和拓展延伸作业,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由“课中走向课前、课内走向课外”,依托更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丰富自己的科学学习。

板书设计

体现本课的教学思路和要点,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生成性。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对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与完善。

编辑:高亚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石家庄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