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内涵,引领课堂新思维”
——石家庄镇中心校综合组教材解读活动纪实
研读新课标,学习新方法,践行新理念,引领新思维。我校综合组每位老师于2014年11月7日就四单元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解读与分享。
张鹏杰老师就六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进行了解读。解读内容重点为单元教学目标何单元教学建议。此外,张老师还说到:本单元由《蚯蚓找家》、《变色龙》、《植物向哪里生长》、《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珍稀动植物》和《生物的启示》六课组成。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蚯蚓找家》主要是通过探究蚯蚓适宜什么样的环境,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变色龙》一课是让学生认识动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有趣现象。《植物向哪里生长》是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并要求学生做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主要让学生懂得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物防治技术,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珍稀动植物》一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知道它们濒临灭绝的原因并制定计划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使学生能参与到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生物的启示》一课使学生了解仿生过程,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宫寅蓉老师解读的是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宫老师首先进行了汉字解释:“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造和应用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六千年前,在半坡遗址和其他地方,有50多种雕刻符号。”后又说到:本单元题目为“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紧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题,分别以文字、科技、美德为中心,编排了三课内容:《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涉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本单元三课重在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增强民族气节,培养国家情怀,实现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积极行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外化于行,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修养。
刘璐老师解读的是四年级上册《岩石和矿产》这一单元。刘老师对教材编写进行了说明: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所承担的科学知识目标是: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会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科学探究单元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陈述证据和结果”,重点对“处理信息”要素进行训练。围绕知识目标和探究目标,教材设计了《认识岩石》《矿物》《金属的来历》《保护矿产资源》四课。通过交流、阅读,能举例说明地表到处都有岩石。乐于运用多种方法,细致观察四种常见岩石标本,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岩石在断面颜色、颗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仿照示例描述岩石主要特征,并根据描述辨认岩石。学会采集制作岩石标本。
刘晓慧老师就《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进行解读,她说到:围绕这一主题主要安排了“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三个子主题,包括《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有妙招》《低碳生活每一天》三课。本单元引导学生从环境污染问题入手,关注垃圾的再利用,倡导学生过低碳、绿色的生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身边的污染,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我们的生活,共同保护绿色家园。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紧扣时代主题,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一个科技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环保教育的内容在教材的各个年段都有体现,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等。本单元承接低年级“认识并懂得节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有保护环境意识,学习有创意生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绿色生活的意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从“白色污染”问题引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和探究,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总而言之,教学解读是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质量的必然渠道,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通过解读教材内容,落实核心素养,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拓展教学方法,立足“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完善教学评价,多措并举,从而促进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石家庄镇中心校
(图:韩茂文/文:刘晓慧)